成果3:校园文化滋养个性飞扬

作者:时间:2018-03-12来源: 点击:

校园文化滋养个性飞扬

苏州市大儒中心小学校 张华

【关键词】儒雅环境 创新评价 特色活动 多元社团

【主要论点概述】大儒人依托百年老校儒雅的校园环境,让其发挥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创新评价方式,通过激发引领、发挥家校合力等手段让不同层次的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各式德育体验式活动,使“儒”文化滋养学生的心灵;成立多元社团,照顾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正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员流动的加速,如今,很多学校的学生都来自五湖四海,在截然不同的环境中成长,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教师最起码的学生观。大儒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拥有百年老校的深厚底蕴,如何通过校园文化的滋养使得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之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研究。

一、儒雅环境,成为无声教材

我们都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它告诉我们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儒中心小学在宏观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建设思路的设计上借鉴儒、陶两家教育思想,校舍以大方、儒雅之美熏陶学生;绿化以人格寓意,引发学生托物言情,咏物言志,以物感心;文化景观有“典故”,让环境成为历史经典、人文精神的再现、延续和创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儒”文化浸润。

校园内有1906年建成的控保建筑——徐氏春晖义庄,现为学校的“行知园”,行知园中陶行知塑像,陶先生的手迹、教育思想以砖雕形式错落陈列;学校新建的“恭儒堂”,堂名透着对大儒的敬仰,堂内墙上张贴孔子画像和名言,莘莘学子在此吟诗诵词,练习书法;校园内有一面“儒墙”——上面以《论语》名句为主题,镶嵌各种字体造型“儒”字,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典文化的源远流长;高大挺拔的具有600多年历史的那棵古银杏树下是我校的“大树廊”,有六个“大树儒娃”的卡通形象,六个“儒娃”的命名,均取自《论语》经典,体现学校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要求,彰显出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标;纵横廊贯穿校园的南北,廊内布置了“作之师”文化碑,陈列了历史上对教育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苏州名贤大儒的照片、生平以及学术思想;教室走廊布置了“苏州古代状元”展板,每个状元都有利民治国、服务天下的胸怀,刻苦努力、奋发求学的志向,刚直清正、勤勉学问的为人处事风范,因此大儒学生可以从“苏州古代状元”的人文精神中汲取营养,获得滋润。

教学楼走廊、教室墙壁、校园内的景致成为一本优秀文化传承的教科书,学生行走其间,玩耍其间,学习其间,随时随地触摸着中华优秀文化的精华,情有所动,心有所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文化浸润。

二、创新评价,引领健康发展

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领域之一,评价是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引领,终极目标就是成就学生。构建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有效地实施学生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是教育的必然追求。

1. “卡通儒娃”争章活动

学校德育处设计了六个卡通“儒娃”分别是:“博学”“才智”“六艺”“礼教”“修身”“劳作”:“博学儒娃”代表勤奋学习,“才智儒娃”代表科技创新,“六艺儒娃”代表琴棋书画艺术学习,“礼教儒娃”代表文明礼貌,“修身儒娃”代表体育锻炼,“劳作儒娃”代表劳动卫生。六个“儒娃”成为少先队员争章的内容。学生只要在这六个方面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卡通儒娃奖章。

2. “儒雅五标准之星”评比

学校每月进行“儒雅五标准之星”的评比,主要是评选出班内符合附表“五标准”具体要求的学生;或者是针对附表要求,某方面有进步的学生。由学生、家长推选,民主投票,班主任组织班委会集中产生。评上的学生名单、照片及事迹公布在班级公布栏中,获得“五标准之星”的学生相应颁发“礼仪章”。这项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争优向上的积极性;规范了他们的行为习惯,大儒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得到了很好地养成。

附表:       大儒学生“儒雅五标准”

内容 诠释 具 体 要 求

温 温和 敦厚  1. 与人交流态度谦和,认真聆听别人意见。

2. 与同学友好相处,不说粗话,不骂人,不打架。

良 善良 仁义  1. 热心助人,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

2. 关心班集体,能为集体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恭 恭敬 诚恳   1. 对人有礼貌,遇见别人能主动问好。

2. 为人诚实守信用,真诚对待每一个人。

俭 节俭 朴素   1. 勤俭节约,爱惜学习用品,爱护公共财物。

2. 衣着朴素、大方,同学之间不攀比吃穿。

让  谦让 文明   1. 不为小事斤斤计较,同学之间团结友爱。

2. 言行举止文明得体,心中有他人。

3. “大儒小状元”评选

“状元”是历代中国读书人追寻的梦,是中国人心中读书人能获得的最大殊荣。为了激励学生,同时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校在每学年结束的时候会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中评选“大儒小状元”。利用学校临近苏州状元博物馆的地域优势,让选出的状元们在苏州状元博物馆举行“金殿传胪”仪式,让孩子们体验 “金榜题名”“独占鳌头”“插金花批红绸游街” 的殊荣。这一活动是让孩子体验成功,秉承状元精神。

4.“家庭文明行为”评价

学校注重家校合力,共同培养学生儒雅文明的行为。每周请家长从十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十个方面内容如下:1.每天按时完成作业。2.每天看课外书籍,低年级的听睡前故事。3.每天理书包。4.不乱扔垃圾。5.不挑食。6.勤洗头洗澡、换衣理发剪指甲。7.对长辈有礼貌,主动打招呼。8.不玩网游。9.每周对父母说一句体贴的话。10.每周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十方面涉及学习、卫生、兴趣、感恩等方面习惯的养成,可以说比较全面,对孩子健康地成长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这一举措,让学校评价有效地引申到家庭、社会。

学校创新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以期对各类学生均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特色活动,落实文化滋养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我听见我会忘记,我看了我会忘记,我做了才会理解。”如果只是让学生听一听,看一看,学生很快就会遗忘,只有亲身实践才能促进思考,获得收益。因此,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特色活动,使“儒”文化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滋养学生的心灵。

1. “童眼看世界”——差异融入,放飞心灵

学校和区“美丽心灵”心理咨询中心合作,开展以“尊重差异、接纳差异”为主线,为青少年提供自身兴趣爱好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心理支持。“童眼看世界”是整个项目的活动中的一个重点,活动的目的在于带领孩子去看苏州人和苏州生活,利用寒暑假学生回老家的机会,去记录自己家乡的人和事,主动发现不同地域文化中的闪亮点。

老师带领孩子们探访自己身边的“平江路”,请来了苏州“桥巷文化”方面的“活字典”曾北海爷爷,曾爷爷能说出苏州的每一座“桥”每一条“巷”的前世今生。心理咨询室的志愿者们还带领孩子们去社区寻访民间手工艺者,通过看一看、听一听、特别是试一试等活动,了解苏州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这样的活动展示给孩子们一个历史文化博大精深的苏州,使了解到苏州的建设离不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在这里生活的人们不仅会带来自己家乡的醇美,更会和苏州人民一起将苏州厚重的历史沉淀传承下去,这些活动消除了孩子们作为“外地人”的自卑,很快地融入到苏州的新生活之中。

2. “儒娃入学礼”——开笔添智 梦想起航

开笔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形式的称谓,俗称“破蒙”,是一种流传久远并且融合了心理学的儿童启蒙教育形式。学校通过古今合璧,精心组织开展寓意深刻、庄重热烈的小学入学仪式:①正衣冠:所谓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请家长为孩子整理衣冠,用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小学生活。②感恩行礼:学生向老师、家长、同学行礼,感谢老师言传身教,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祝愿同学学业有成。③朱砂启智:又称“开天眼”,意思是开启智慧,寄托师长们美好的愿望,希望同学们从此眼明心亮。④赠入学礼:老师送给学生每人一支笔,希望孩子们每天认认真真写好字读好书;老师送给学生每人一颗糖,希望孩子们以后每天都开开心心上学堂;老师送给学生每人一本《入学手册》,希望孩子成为合格的小学生。

通过入学礼的活动,主要引导未成年人感受学习乐趣、养成学习习惯,强化责任意识、增进爱国情感,提高文明素养、践行道德规范,争做富有理想、品格高尚、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新一代苏州人,并通过班级结对,大手拉小手的活动,让一年级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3.“儒娃打儒拳”——化难为易 强身健体

学校老师精心研究,从孔子提倡的“六艺”受到启发,化深奥的《论语》文言语句为形象的肢体语言,创设“开口儒拳”,边打拳边诵论语名句,拳姿既具有古代读书人优雅举止形象特点,又表现今日学子灵动活力。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口儒拳”还建立了“段位制”,学生通过练习,达到一定的考评标准,就能获得相应的“儒拳段位”证书。“开口儒拳”创造性地将青少年的思想品德、行为修养与阳光体育运动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校本特色,也使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更为丰富多样。

作为常规,学校每年都举行“优秀儒文化 滋润我成长”——三年级成长礼,并结合传统节日开展“老师给我剃龙头,我赠老师撑腰糕”之龙抬头舞龙、“九月九日我和爷爷奶奶同登高”等特色活动。这些教育活动使“儒文化”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四、多元社团,促进个性飞扬

大教育家杜威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长。” 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要生活化、要接地气,想孩子所想,激发兴趣,才能让每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发展,让学习成为学生最乐意做的事情。

作为学校要搭建平台,给学生一种享受;让孩子更显涵养、更俱素养,要开创思路,给学生一个未来。学校与区少年宫一街之隔,创“宫校一体”的办学模式,利用少年宫一流的师资、设备资源,开设了机器人、舞蹈、电子琴、儿童画、乒乓球等社团,使家庭经济不宽裕的学生能免费上到自己喜爱的社团课。在此基础上,近年来,学校不断自筹资金,积极探索校内外相结合,寻求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采取外聘专业教师和本校特长教师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了昆曲、京剧花旦、京胡、舞龙、纵横数字信息、鼓号队、国画、儿童画、围棋、象棋、昆博讲解员等十几个学习型社团,让每一个学生在完成国家指定的学习任务目标的同时,寻找属于自己喜欢的领地,树立学习信心,激活学习兴趣,做学习的主人。

多元社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使每一个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的同时,个性得到了飞扬。


新的时代,站在传承和创新的交汇点上,大儒人依托百年老校儒雅的校园环境,让其发挥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通过创新评价,发挥家校合力,让不同层次的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各式德育体验式活动,使“儒”文化滋养学生的心灵;成立多元社团,考虑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相信,大儒的学子们定能在浓郁的校园文化滋养下茁壮成长!


关闭